你知道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名叫徐树铮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这位北洋军阀皖系名将的精彩人生。

少年才俊,神童之名

1880年,徐树铮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属安徽省)。他自幼聪颖过人,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被誉为“神童”。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成就可谓是凤毛麟角。

投笔从戎,开启军旅生涯

1901年,徐树铮自认国事之败,败于将之庸蹇。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舍经武无急务,上书正创练新军的山东巡抚袁世凯。1905年,他东渡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学成归国后,他先后任段祺瑞军事参谋、总参谋职,权倾一时。

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

辛亥革命后,徐树铮先后任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陆军部总务厅长,民国3年5月任陆军部次长。在袁世凯帝制失败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徐树铮出任国务院秘书长。在府院之争中,他同总统府秘书长被先后革职。

张勋复辟后,徐树铮随段祺瑞讨张,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复任总理兼陆军总长,徐树铮回任陆军部次长,兼西北筹边使,升为上将。在冯段之争中,徐树铮为段穿梭奔波,人称“小诸葛”。他一面假参加欧战之名,编参战军”,为段扩兵争雄;一面组织安福俱乐部”包办选举,成立安福国会,以强固段政。

收复外蒙,功勋卓著

1920年直皖两系军阀斗争激烈,徐树铮去原职,任远威将军,留北京供职。直皖战后,段祺瑞下台,他被指控为“十大祸首”,通缉拿办。得日本使馆庇护,逃到天津,后潜入上海英租界内匿居。

1922年,孙中山先生以非常大总统的名义到桂林组织大本营,计划北伐讨直。这时直奉两系军阀矛盾趋于尖锐,孙中山想联合段祺瑞、张作霖组成三角同盟。徐树铮代表段祺瑞于年底赴桂林与孙中山先生晤谈,主张孙、段、张三方联合建立全国政权、反对直系军阀政府。

1924年9月,盘踞在江苏的直系军阀齐燮元为夺取盘踞在浙江的皖系军阀卢永祥控制下的上海,而爆发了江浙战争,徐树铮任浙沪联军总司令。

晚年遭遇,英年早逝

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劫持并枪杀。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阐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国铨真》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徐树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少年才俊,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收复外蒙,功勋卓著。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最终英年早逝。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流传在中国近代史上。